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一個多元教育的融合典範

張文婷於"蘇州河之心"之後的感謝__詳二月份"建築師"雜誌
後感:
如果要了解這個作品背後對於我所代表的意義, 就得看我腦中閃過的這些人們與他們教會我的事.這個設計是我在逢甲大學就讀畢業班的時候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所製作的設計, 作品的成形不得不感謝這當中幫助過我的人,首先是讓我有機會發展出更多向度的母校逢甲大學和逢甲龐大的圖書館資源! 感謝國科會涵構與覺察的前瞻計畫的支持,這個平台讓我看到了不同背景的人在為締造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還有讓我發展專業深度的逢甲建築系,這幾年來在不斷的往外看(例如海外精英實習與及上海同濟大學主辦的工作營) 和往內看(老師們的細心督導與及關愛)的機會下,讓我了解了作品的深度需要一個廣闊的世界觀與及成熟的技術鍛造. 在畢業設計當中更要感謝當中不斷督導我的主任鄭明仁老師,感謝他在逢甲建築系方向設定上的睿智, 感謝我的老師陳上元, 感謝他讓我扎實的經歷了一場夢想之途, 感謝我的老師林昌明,感謝他讓我知道奔放的樂音需要旋律才會美, 感謝彭志峰老師, 感謝他讓我體會了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點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原野, 感謝劉家鑫老師,感謝他讓我體會了意念與空間的關係成立於對背景涵構的融會貫通, 感謝崔征國老師, 感謝他讓我體會到夢想的旅途要由心出發, 感謝蘇智鋒老師,感謝他讓我明白了德希達理論"無所謂而為" 的創作境界. 感謝曾亮老師, 感謝他讓我看見對建築技能追求的毅力可以穿越現實. 感謝郭俊沛老師,感謝他讓我看見了建築構造的物理美學世界的無限追求. 感謝吳瑜老師, 感謝她讓我體會一個建築機能的純粹美需要創作者的包容與愛來平衡舖成.感謝我的老師榮芳杰, 感謝他讓我明白到建築創作者的最大挑戰不在整個歷史, 而在自我超越. 感謝我的老師曾志偉,感謝他讓我知道一個拉緊了的弓要放鬆才能將箭射出去. 感謝我的學長潘晨安, 感謝他與我日夜拉鋸的理性辯證. 感謝劉國滄老師,可能您會覺得莫名奇妙, 可是感謝您寫下的<摺疊>讓我經歷了建築理性的重整與詩般的自問自答. 另外, 也感謝劉育東老師,感謝您對我的諒解與關心, 感謝您的那些書還有在課堂上帶我們經歷的精采理論辯證讓我重新思考的一些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