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畢業設計

各位大五老師們好:
感謝大家的努力,過了平平安安的一年,還有很多未能做好,各位老師的建言,都十分中肯寶貴,將會持續改進,逢甲決無"向下修正"這樣的趨勢,上元在此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與各位老師一起想方設想,使大五更好。

壹、 "常態"是一種"標準"
"標準" 在各位老師的心中,還請各位老師應其專長"盡心盡力"要求,我們是與"世界"在競爭,並非只看"大五"訂出什麼"標準"。成大老師們,都是"泰斗",老師們鮮少溝通以訂"標準",各自為自己的"山頭"負責,各自打分數。東海老師們,雖看法不同,但學生少,可以全體老師一起決議學生的成績, 缺點在於老師較難主導教學。 逢甲人多,仰賴各位老師,但是可以除去"不溝通"的問題,"班均"與"組均"的設計是為了創造多元合作的平台。這樣的設計,剛開始也許不是,但慢慢的會是,鼓勵學生"常態"分佈,每組老師都有成績高低不等的學生,以後所有老師應該都會有末端需要關心輔導學生,也應該都要有帶頭衝刺的學生。用"常態"取代形式上均一的"標準"。"組均"高於"班均"可能是分數打的過高,也亦可能是帶的很好受到肯定,反之亦然,尊重"班均"略為調整,雖不甚完美,但起碼是避免學生們有那些老師分數高或低的印象,雖然真帶的好的老師,可能有小委曲,但是這是在大家彼此尊重下又能調整出組上個別差異的作法,至於"小委曲",在"榮譽評"必能得到榮耀。目前、"控制因子"還需各位老師協助,使其接近各位老師的心中該有的分數。

貳、 "競爭"是一種"標準"
我進逢甲、適逢"劉老師"管理大五,學生數多、老師各自負責,"畢展"上競爭,畢業班在外表現優異。良性"競爭"就是一種"標準"。

參、 "典範"是一種"標準"、求"異"終求"同"
逢甲有幸請到各位學有專長的老師,老師們的言行與成功的作為都會成為同學們的"典範",但是人的好惡有所不同,"典範"也有差異,若各自施展,同學們可以相互學習,互補所失。"大黃"老師組,都能在隔間上課,我引為"典範",時常為組上與系上表達。我有幸跟彭老師與小黃老師一起評圖,各擅所長,我這組的缺失很快的顯現出來,多換多組合,勝過我平日一再規勸,彭老師告訴我的缺失,的確是我組該努力修正的方向。分大組評圖貴在"求小異終求大同",不同典範間,都能引為借鏡,更為方便不斷的檢討與調整自己的方向。

肆、 "拋磚引玉"應該慎重
同學們自尊心日強,宜以"榮譽心"代替"羞恥心"。目前大五加榮譽評已經有六次評圖,是全省之冠,需不需要再多一次"把關"小評,宜慎之又慎。我試評論之,也希望要提案施行前大家再"慎之思之"。把關小評,的確有"阻嚇"的作用,但利弊皆有。
利的方面,可以敦促頑劣同學,用功一點。
弊的方面,就同學而言,需不需要把"設計課"一再變成計較分數的平台,或者區分"標籤"的課程?頑劣同學,究竟在少數,會議上共同檢討已有輪廓,各位老師將心比心,善意的處置,由大五老師共同擔當。

伍、 以和為貴,學生為本體
我十分讚同主任規勸晚輩的,"以和為貴"。至於"當不當"同學,一是本良心,二給同組同學投票,針對不上課、不作公眾事、已然犯眾怒者,當然請君另謀高就,至於肯做肯學,就算"設計"不怎樣,那麼試試寫"論文。建築是多面向的,我願意多多學習"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學生才是教學的本體,我還需要多多學習。

陸、 同理心
已經有老師們的子女進來逢甲建築系,”我可以信賴逢甲建築嗎?”。將來也會有新的舊的老師世代交替,”好的基因可以傳承嗎?,新的作為可以縱情發揮嗎?”吾不才,還希望”父母們””良師們”多方指點,共同創造一個理想的”設計教育”平台。

"海報出圖""簡報""設計""模型",目前在公告的會議記錄上,都根據"大劉"所傳下的列有項目,有不完善者也都酌加修正,但各位老師各有所長,項目僅是老師與同學的"選項",我自認做不到"完人"也不會一次要同學齊全,老師們請就專長、奮力為之,評圖正是同學截長補短。

上元剛剛為大五公僕,能為大家服務是一種榮幸。本自認是"極其惡劣"的學生,也是會 "拋玉保磚"的老師,所以該向各位"君子老師"學習處很多很多,在磨合過程有需要修正的請各位老師,提出建議,可能這次說了,恕無法即刻執行,但可能改在下學年,多議多論,也免得學生覺得"朝令夕改"乾脆不從。成積分數的打法目前是以"指導老師"、"客評老師"、"畢委"、"助教"等向度,並以"班均"原則讓指導老師調整差異,"畢委""助教"都需帶同學做事,亦需給予評分上的尊重,有微過則日後修正改之。

-- Best Regards
陳上元Shang-Yuan Chen , Master of YALE U.Ph.D NCKU.Assistant Professor FCU.

1 則留言:

  1. 各位老師好:
    發現好玩有趣的部落格
    批評了各校的畢業設計
    http://tw.myblog.yahoo.com/fleishmannfan/article?mid=489&prev=988&next=467

    回覆刪除